省長 樓陽生
一、2018年工作回顧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省委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一個指引、兩手硬”工作思路和要求,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六次、七次全會決策部署,以“示范區”“排頭兵”“新高地”三大目標為牽引,扎實推進三大攻堅戰,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保持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
2018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2.8%,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5%和8.9%,全省城鎮新增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分別達到55.7萬人和40.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1.8%。其他約束性指標都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標。
有效推動經濟平穩增長。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50億元。投資結構發生重大變化,轉型項目投資占比達到62.1%。全省限額以上網絡零售額增長27.6%。全省進出口總額增長17.8%。
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提升供給質量,退出煤炭過剩產能3090萬噸,三年累計退出8841萬噸。多措并舉降低國有企業負債率,2018年下降3.16個百分點。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全年減稅573億元。
傾力推進轉型發展。貫徹國發42號文件取得重大進展。省級眾創空間增長25.5%。全省旅游總收入達6729億元,增長25.5%,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3.4%,連續四年保持在5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過1500家,提前兩年完成五年倍增計劃。
著力提高能源供給體系質量。全省煤炭先進產能占比達到57%,提高15個百分點。建成“兩交一直”特高壓輸電通道,外送能力達到3830萬千瓦。全省煤層氣地面抽采量占到全國90%以上,新能源發電裝機占全省電力裝機比重突破30%,能源革命排頭兵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大力拓展對外開放空間。新增國際友好城市(省、州)6對。開行中歐(中亞)班列50列。武宿機場新開通3條洲際航線,年旅客吞吐量超過1300萬人次,進一步鞏固了全國大型繁忙機場地位。
扎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省屬二級企業混改比例達到70.9%。省屬國企主要運營指標創2012年以來最好水平。全年新設24個省級開發區,總數達到64個,工業類開發區規劃面積是2016年底的11.3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全面加力,制定支持民營經濟發展30條。
穩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編制完成全省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規劃和“5+1”專項規劃。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大專項行動”全面啟動,示范縣(村)建設有序推開,農村公路新改建2萬公里。
扎實推進三大攻堅戰。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穩妥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各類風險隱患總體可控;全力攻堅深度貧困:26個縣進入脫貧摘帽程序,2255個貧困村退出,64.9萬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1%;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初步實現了經濟運行和生態環保同向好轉。
切實增進民生福祉。全省財政民生支出占比達到80%。大學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3.7%。實施“136”興醫工程。全民參保計劃持續推進。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全部實現免費開放。媒體融合發展深入推進。六件民生實事全部落實。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訓人員達到109萬人,全年免費送戲下鄉1.6萬余場,新建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600個,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農村婦女免費“兩癌”檢查服務、懷孕婦女免費產前檢查和診斷服務、殘疾預防重點干預和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完成省級政府機構改革。向省人大常委會提請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9件,出臺省政府規章5件,辦理人大代表建議916件、政協提案826件。
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全省上下在省委堅強領導下,堅持轉型發展“三條基本經驗”,團結一心、努力奮斗的結果。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看到,我省長期積累的結構性、體制性、素質性矛盾遠未從根本上解決,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新興產業支撐能力不足,創新能力還需大幅提升;民營經濟發展不快,實體經濟發展活力有待增強;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城鄉居民收入與全國尚有不小差距,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污染防治壓力較大,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營商環境尚需進一步優化。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是我省在“兩轉”基礎上拓展新局面的攻堅之年。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在省委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相結合作為經濟工作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以“三大目標”為牽引,堅持和發展“三條基本經驗”,著力激發微觀主體活力,釋放市場需求潛力,推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提振市場信心,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推動全省經濟在由“疲”轉“興”基礎上拓展轉型發展新局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以優異成績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主要預期指標是: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3%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3%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5%和6.5%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46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控制在6.5%、4.2%以內。
約束性指標是: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2%,萬元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9%,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3%。環境質量改善指標和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指標,完成國家下達年度目標任務。農村貧困人口脫貧22萬人,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3.5萬套。
(一)聚焦轉型項目建設,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緊緊扭住轉型項目這個“牛鼻子”,擴大有效投資,滿足消費需求,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更強支撐。
全力推進轉型項目建設。實施百項工業轉型升級項目。加快構建立體聯網、內外聯通、多式聯運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構建安全、高速、泛在、智能的信息網絡。加快水利、電力項目建設。
穩步擴大消費需求。全面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深入實施消費品工業“三品”行動,推進文化旅游體育、健康養老家政、教育培訓托幼等服務消費提質擴容,大力培育電子商務、共享經濟、信息消費等新業態、新熱點。有效增強消費能力,全力優化消費環境,大力倡導綠色消費。讓消費者吃得放心,穿得稱心,用得舒心!
(二)聚焦實施創新驅動,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堅持把創新擺在核心位置,大力培育優勢產業集群,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大力實施“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尖”行動和重大技術“迭代創新”,在能源顛覆性技術和新興產業前沿技術領域,組織實施“不對稱創新”超前布局。鼓勵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開展研發活動、組建研發機構,啟動新一輪高新技術企業五年倍增計劃。推進產學研深度結合。推進軍民融合協同創新。實施“三晉英才”支持計劃,建立全省人才津貼制度,讓更多創新活動獲得支持結出碩果,讓更多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讓科技人才更加受尊重得實惠!
打造新興產業集群。按照龍頭帶動、鏈式布局、研發支撐、園區承載思路,推動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積極引進培育優勢企業和研究機構,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在重點行業和區域落地。大力實施“企業上云”,推進通航產業發展示范省建設。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施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設立市縣技改引導資金,省級資金增加到25億元。深入推進煤-電-鋁(鎂)-材一體化改革試點,推動焦化、鋼鐵行業優化產業布局,延伸產業鏈條。大力推廣應用綠色技術,加快高污染產業技術改造。積極推動白酒、老陳醋、陶瓷、玻璃器皿、輕紡日用品等特色輕工產業向集群化方向發展。
推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推進國家標準化工作綜合改革試點,制定一批產品、服務和技術標準,以先進標準助力產品質量提升、產業轉型升級。
(三)聚焦關鍵領域改革,激發轉型發展活力。準確把握市場化改革要求,推動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走深走實,以改革“一子落”帶動轉型“滿盤活”。
扎實推進能源革命綜合試點。堅定走“減、優、綠”之路,提升煤炭產業綜合競爭力。大力推進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新能源開發。實施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工程,推進綠色交通綠色建筑計劃。積極參與國際能源合作,打造能源交易交流合作平臺,增強山西能源的話語權和競爭力。
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推進省以下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推進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建設,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壓減全省一般性支出,盤活財政存量資金。認真落實國家稅改政策。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參與地方金融機構改革,加快農信社改制化險,引導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業務回歸本源,推進設立民營銀行,發展社區銀行。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支持企業債券融資。推動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增資展業,深化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提升金融服務民營企業、“三農”、小微企業水平。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優化調整國有資本布局,繼續推動專業化重組,引導國有資本向主業集中、向基礎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攸關全省轉型發展的產業集中。繼續篩選出一批更具吸引力的優質資產和項目,向社會資本開放股權。繼續化解國企歷史包袱。全面深化一企一策契約化管理考核,試點職業經理人制度。繼續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機制。
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認真落實全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大會精神,著力破解民營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實現“非禁即入”,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完善產權保護措施。強化民營企業融資服務,繼續在融資授信、信貸投放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完善領導干部聯系民營企業制度,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支持創投健康發展,再培育600戶“小升規”企業。
推進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深化“三化三制”改革。支持轉型綜改示范區。再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當好全省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的排頭兵、領頭雁。
(四)聚焦融入國家戰略,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培育外貿主體、完善提升開放平臺為抓手,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加快構建對外開放新高地。
深度對接國家戰略。加快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提升“山西品牌絲路行”功能。加強與京津冀地區協作聯動發展,對接長三角一體化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用好區域合作推進平臺,促進區域合作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邁進。
充分發揮開放平臺功能。支持航產集團一體化管理省內機場,積極開辟國際航線,大力發展臨空經濟。完善太原武宿綜保區功能,申建進境水果、冰鮮產品指定口岸查驗場。推進大同保稅物流中心申報。支持全省11個隸屬海關機構發揮好職能作用。推動晉非合作區打造特色海外園區。
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實施對外貿易主體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建立省市兩級外貿企業孵化中心。支持太原市爭取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加快省級跨境電商示范園區建設。組織參加好第二屆進口博覽會。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更多外商投資項目落地。有效引導對外投資。加快趕上新一輪高水平開放步伐。
(五)聚焦提升城市品質,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全面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形成中心帶動、內外聯動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全面提升中心城市品質。同步推進行政區劃調整和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做好城市規劃,建設功能完善、綠色智慧、管理科學、宜居宜業的高品質城市,做大區域中心城市。更高起點謀劃太原的建設和發展。加快晉中與太原一體化發展進程。支持大同、長治優化空間布局,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中心城市。
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按照“一核一圈三群”總體布局,合理規劃城鎮群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打造特色鮮明、競相發展的區域板塊。強力推進中部盆地城鎮群一體化發展戰略。做強晉北城鎮群,壯大晉南城鎮群,優化晉東南城鎮群。支持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晉冀蒙長城金三角地區協作發展。
切實提高城鎮化質量。積極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放寬重點群體落戶限制。強化跨區域基本公共服務統籌合作,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特色小鎮有序發展。
(六)聚焦全面小康目標,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統籌抓好“五個振興”,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加快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大力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做好雜糧全產業鏈開發,推進忻州、大同等國家優質雜糧產地交易市場建設,做大做強“山西小米”“山西高粱”“山西馬鈴薯”“山西蕎麥”等區域公共品牌。大力發展循環農業、城郊農業、休閑農業、創意農業等新業態,加快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開展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試點。
高標準推進山西農谷等省級戰略。加快山西農谷建設,加快建設國家功能雜糧技術創新中心,加快推進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示范區建設,實施糧改飼項目和國家苜蓿行動計劃。加快運城農產品出口平臺建設,推進出口水果及特色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水果標準園、水果出口檢驗檢疫服務平臺建設。
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廣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經驗,扎實推進省級示范縣、示范村建設。繼續扎實開展“五大專項行動”。新改建農村公路2萬公里,再改善300萬農村群眾的飲水安全條件。繼續清理整治“大棚房”,堅決遏制“農地非農化”。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長效機制。
加快推進農村改革。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有序開展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有效推動生產要素“上山下鄉”,鼓勵人才、政策、資金等要素向鄉村流動,促進更多工商資本、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
(七)聚焦文旅融合發展,建設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強省。統籌文化事業和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完善“331”旅游布局,加快把文化旅游產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全面提升文化軟實力。
全力推進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塊建設。加快推進3個一號公路及“城景通、景景通”建設,開工建設2000公里旅游公路,推進黃河風景道、太行山步道建設。大力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快五臺山、雁門關、王莽嶺、祁縣古城等重點簽約項目落地實施。完善康養產業布局規劃,培育一批康養小鎮、康養社區、康養度假村,打響康養山西、夏養山西品牌。科學開發高端文旅資源,嚴格論證評審,高水平打造龍頭景區,做優做強現有5A級景區,再建設一批高等級景區。
全力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統籌推進文化和旅游在發展理念、公共服務、行政審批、市場監管、行政執法、宣傳營銷等領域全方位對接。深化景區體制機制改革,推動涉旅文物保護單位“兩權分離”。深入挖掘自然人文景觀獨特文化內涵,推動文物活化利用,加強文創產品開發,加快推進非遺和演藝進景區,打造高品質文旅“產品包”“景點群”和“線路套餐”。推動文化保稅區、文化產業園區建設。推進“文化+”“旅游+”,用創意激活資源,培育發展研學游、文化體驗游、自駕房車游等新業態,推動文旅產品融合、業態融合和產業重構。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推進文明守望工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積極申報第八批國保單位,創新文物保護利用機制。繼續開展好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
大力開展文化交流。加強國際友好省州合作交流,擴大朋友圈,提升人文交流的規模層次。大力開展針對性宣傳,強化新媒體推介,講好山西故事。
(八)聚焦解決突出問題,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按照中央部署,鞏固成果,針對突出問題,打好重點戰役,全力攻堅,務求實效。
堅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堅決打擊各類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活動,有效防范、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有序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用好財政資金杠桿,引導金融機構擴大資金投放,推動已簽約債轉股資金落地,繼續壓降不良貸款。壓實市縣政府主體責任,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爭取更多國家債券支持,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確保最后17個貧困縣全部摘帽、800個左右貧困村退出、22萬左右貧困人口脫貧,易地扶貧搬遷全面完成,實現脫貧攻堅決戰決勝!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轉型、治企、減煤、控車、降塵“五管齊下”。統籌推進“五水同治”,加快汾河、桑干河流域69座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提效改造。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控,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加強采煤沉陷區、矸石山治理。深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穩步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健全生態環境督察工作機制。讓綠色發展成為山西的鮮明特質!
(九)聚焦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繼續把新增財力優先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辦好群眾得實惠的好事、實事。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切實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加大創業就業支持力度。支持困難企業開展職工在崗培訓,鼓勵企業不裁員或少裁員。推進就業實名制管理服務,建立精準就業幫扶機制。加強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創新“互聯網+職業培訓”模式,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建成400所普惠性幼兒園,建設500所鄉鎮寄宿制學校,辦好鄉村小規模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推進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率先發展,深化與C9等高水平大學合作交流,推動“1331”工程提質增效,加快山西大學、山西財經大學東山校區建設,深入推進學科專業優化調整,實施一流專業建設計劃,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推動應用型高校建設。積極推動獨立學院轉設。整合職業院校資源,推廣現代學徒制,促進產教融合。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校園安全風險防控和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
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繼續實施“136”興醫工程。全面提升“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水平。建設中醫藥強省。建立醫療、預防、養老整合型健康服務體系,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健全住房保障體系。堅持“房住不炒”基本定位。繼續抓好棚戶區住房改造。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提高全裝修住宅覆蓋率。建立健全房地產市場調控長效機制,夯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保持房地產市場穩定,讓住房保障政策惠及更多城鎮中等及以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讓廣大人民群眾“住有所居”。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繼續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穩步提高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水平。繼續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再提高30元。提高城鄉社區養老服務水平。全力辦好八件民生實事。
(十)聚焦平安山西建設,提升社會安全穩定水平。今年大事多、要事多、喜事多,防風險、保平安的任務更加艱巨,必須牢牢守住社會安全穩定這一底線。
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嚴防群體性事件、突發環境事件、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重大交通事故等公共安全事件。持續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和援疆工作。
安全生產是必須牢牢樹立的紅線、緊緊守住的底線。要壓實安全生產責任,深化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夯實基層基礎,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
三、切實轉變政府職能
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對表中央要求、對標發達地區先進做法、對接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推動我省營商環境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引深審批制度改革,推行“承諾制+并聯審批”模式,推進“承諾制+標準地”改革,實施“區域評估”,試行告知承諾制和“容缺受理”制度,大幅壓縮核準類項目審批評估時限。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開“證照分離”“多證合一”改革,推廣相對集中統一行政許可權改革經驗,開展晉城市縣兩級改革試點,在省級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創新監管方式,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統一化、常態化。更大力度推動跨部門聯合檢查,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優化政務服務,全面深化“一門一網一次”改革,在省市縣三級政務服務大廳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模式,建設覆蓋全省、聯通國家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同步實現“互聯網+監管”功能,提升移動政務服務“三晉通”覆蓋度和體驗度,讓更多事項“一網通辦”,必須到現場辦的力爭做到“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積極落實國家和省各項惠企減稅降費政策,堅決治理亂收費、亂罰款。擴大電力市場直接交易規模,完善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制度,降低各類要素成本。加快“公轉鐵”運輸結構調整,推進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加大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力度,堅決打破“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開展全省域營商環境第三方評估,組織居民和企業對本地營商環境進行評價,建立全省營商環境投訴舉報跟蹤督辦機制。
營商環境是政府治理效果的直接體現。各級政府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改進工作方法,全面提高行政效能。要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扎實開展“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要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工作。要加強政策研究和經濟運行監測,推進智庫建設、參事、咨政等工作,強化政策儲備。要以良好政風和過硬作風提升服務效能。要牢固樹立“人人代表政府形象”“事事體現營商環境”理念,最大限度提升企業和群眾辦事便利度、滿意率!
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省委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省人民,改革創新、銳意進取,不斷拓展轉型發展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